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>走進寧晉 > 方志寧晉

          縣域村名考源(三)

          時間:2018-05-17 10:54:15來源:

          幸福村 位于縣城中部偏東北,舊為通趙坊一部,地處古縣城北門(通趙門)外東部,民國時期劃為東關。1946年更今名,寓意解放后人民生活幸福。

          民主村 位于縣城中部偏西北,清代為通趙坊一部,處古縣城北門(通趙門)外西部,民國時期劃為行政村稱西關。1946年更今名,寓意解放區(qū)實行民主。

          團結(jié)村 位于縣城中東部,明嘉靖二十六年(1547),知縣王寶創(chuàng)建東門外月城,原為防御,名“月城坊”,俗稱“月城”。1946年更今名,寓意寧晉人民大團結(jié)。

          解放村 位于縣城西南部,解放前分屬賢林坊、普照坊、都建坊。1946年劃村命今名,寓意人民獲得解放。古跡有孔廟(學宮)、啟圣祠、文昌閣、寶應庵、洨濱書院、太和元氣坊、德配天地坊、道貫古今坊,1966年地震后泯跡。

          光復村 位于縣城東南部,解放前分屬狀元坊和賢林坊,1946年劃村更今名,寓意寧晉光復。因火焰街(俗稱火牙街)南頭原有一座火神廟(建國后拆除),每年農(nóng)歷四月二十八日和五月二十八日過兩次廟會,熱鬧非常,故村名亦稱“火神廟街”。村南原有古興寧寺(南大寺,建于北宋紹圣年間,建國后拆除),每年農(nóng)歷六月初六廟會。兩座廟宇全縣聞名,影響較大。

          得勝村 位于縣城北部偏西,清代為通趙坊北部,民國劃為行政村稱北關。1946年更今名,寓意取得抗日戰(zhàn)爭偉大勝利。古有真武廟(今村委會與醫(yī)藥公司之間),解放后改為北關小學,1966年地震后拆毀,遺有“流芳千古”石碑。

          繁榮村 位于縣城中部偏東,民國前為東司馬坊。原有白衣大士庵,俗稱“白衣堂街”。1946年更今名,寓意解放后經(jīng)濟繁榮。

          新寧村 位于縣城中西部偏南,民國時期,此地分屬都建坊和西司馬坊。1946年劃村,命今名,寓意建設新寧晉。

          南關村 位于縣城南部,清代村名洨水坊,民國時期改稱南關。1966年改南關為“紅旗”。1982年3月復今名。古丁橋位于村中,已泯跡。村南口廣濟橋尚存,為縣城唯一古跡實物。

          書院村 位于縣城東南部,明朝嘉靖年間,浙江道御史蔡叆辭官回鄉(xiāng)建書院于洨水之濱,稱洨濱書院。清乾隆13年(1748),書院毀于水災。后聚落成村,沿稱書院。1966年更名“反封”。1982年3月復今名。

          永興莊 位于縣城東偏南,清光緒年間稱滑家莊(由來不詳)。民國時期稱“化莊”。后以月城門外永壯橋而命今名,寓意永遠興旺。1966年改村名為“東風”。1982年5月復原。古有三官廟一座,舊址村西北,日偽時期被日軍燒光。

          亭子頭 位于縣城南偏東,據(jù)傳,古洨河流經(jīng)村南,于碼頭處建跨河石橋一座,名“永濟橋”,橋頭建一座亭子,供行人客商小息、觀賞風景。久之,亭子頭聚落成村,用“亭子頭”為村名。

          東王里 位于縣城南偏東2公里處,明初,王、李二姓移此建村,稱王李莊,民國前后演變?yōu)橥趵锴f。1958年9月,王里莊分為東王里、西王里兩個自然行政村。

          西王里 位于縣城南偏東1公里,明初,王、李二姓移此建村,稱王李莊,民國前后演變?yōu)橥趵锴f。1958年9月,王里莊分為東王里、西王里兩個自然行政村。

          国产综合精品色视频,欧美亚洲综合另类无,最新尤物无码av,欧美精彩一区二区91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